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京东区块链技术专利,以及区块链技术专利top100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复杂美入选欧盟专利局《区块链专利报告》专利申请数位列全球前十
33复杂美区块链申请专利数再获国际肯定,世界五大知识产权局之一“欧洲专利局”(European Patent Office)于2018年12月4日在荷兰海牙区块链专利会议上发布《区块链专利报告》,在全球企业区块链申请专利数排行榜中,复杂美位列第十,申请专利数36项。
在《区块链专利报告》中,共有四家中国企业入选,除京东区块链技术专利了复杂美,还包括阿里巴巴、京东方和中国联通,复杂美是唯一的初创企业,说明复杂美的创新能量已和大公司并驾齐驱,被欧洲专利局肯定。
复杂美于2014 年申请第一个区块链发明专利:钱包找回功能,并在2018年初获得授权,2015年研发出多重签名、POS手机轻钱包京东区块链技术专利;2015年11月受政府官方邀请演示区块链票据交易所。复杂美目前已累计申请接近200项区块链发明专利,其中有3项已经获得授权,39项已公开,全球排名前10。复杂美已授权的专利包括可预告钱包支付或找回的加密货币钱包、区块链上的投票及CA证书的管理方法等。
欧洲专利局(EPO)是世界五大知识产权局之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日本特许厅、韩国特许厅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并列,欧洲专利局(EPO)是根据欧洲专利公约,于1977年10月7日正式成立的一个政府间组织,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欧洲地区的专利审批工作。
专局目前有38个成员国,覆盖了整个欧盟地区及欧盟以外的10个国家,早期19个国家为: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列支敦士登、卢森堡、摩纳哥、荷兰、葡萄牙、瑞典、瑞士、西班牙、英国、塞浦路斯、芬兰。该局的工作地点分布在德国的慕尼黑、荷兰的海牙、奥地利的维也纳以及德国的柏林四个城市。该局机构的主体部分及多数工作人员集中在慕尼黑和海牙,慕尼黑有1830人,海牙有1681人。
欧洲专利局是世界上实力最强、最现代化的专利局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专利文献资源,先进的专利信息检索系统和丰富的专利审查、申诉及法律研究方面的经验。
复杂美成立于2008年,现有200多名员工,总部设于杭州,在南京和上海设有分部,公司曾荣获2016年中国区块链十强榜单、2017年度中国区块链行业先进集体奖。2017年9月,“复杂美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成为首批通过中国信通院-可信区块链预测试产品,公司联合研发的“美的金融区块链票据交易平台”被评为可信区块链-金融类优秀应用案例。
复杂美已为海航海平线、电力巨头和电器巨头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正式上线区块链项目,其他合作单位包括小米、京东、微软、华为、人民电器、浙商国际、上海 汽车 、杭州互联网法院等等。
现拥有完全自主研发的Chain 33区块链底层技术,供应链应收账款转让(企业白条)、商品上链、积分、供应链管理、物联网加区块链溯源、存证、钱包、区块链交易所等成熟产品。
京东数科背靠骆马湖,蚂蚁科技朝向太平洋
据媒体报道,9月11日晚,上交所科创板公布了京东数科招股书。京东数科拟通过科创板发行不超过5.38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为203.67亿元。
其实,京东数科最应该对标的企业是阿里云这样的公司,从业务方向上是这样的,但网上很多的文章都是对标蚂蚁 科技 ,因为毕竟京东数科是从京东金融演化而来。当然,京东数科的业务范围与阿里云、蚂蚁 科技 都有部分相关,但并不相同。
京东数科首次披露了其主要业务的三大板块,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To F)、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To B)、政府及其他客户数字化解决方案(To G)三大块。2020年上半年,这三部分业务营业收入的占比分别为41.48%、52.37%和5.57%。
蚂蚁集团在回复交易所询问中称,公司主要业务板块包括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 科技 平台、创新业务及其他。
上市进度上,蚂蚁暂时领先京东数科
从上市进度上看,京东数科起步早,但进展好像落在了蚂蚁 科技 的后面,但因为蚂蚁 科技 是要A+H双上市,最终谁先登陆资本市场,还不好最后下决定。对于京东数科来说,能在蚂蚁 科技 之前上市显然相当相当重要。
7月1日,证监会网站便公布了京东数科在科创板上市辅导的系列文件。而直到7月20日,蚂蚁集团才宣布,启动在科创板和港交所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蚂蚁集团已向港股、科创板递交招股书,且科创板的审核状态8月30日已更新为“已问询”。京东数科却刚刚被上交所受理。蚂蚁集团IPO进程后来居上,辅导券商为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两家公司。从8月25日蚂蚁集团科创板申请获受理,到9月9日完成两轮问询并于当晚通知9月18日上会,蚂蚁集团科创板IPO审核全程一共用时25天。
蚂蚁营收大概维持在京东数科七八倍水平,利润差距太明显
看营收,据京东数科招股书披露,2017年至2019年,京东数科营收分别为90.70亿元、136.16亿元、182.03亿元。2020年上半年,营收103.27亿元。
同样,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1月份-6月份,蚂蚁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53.96亿元、857.22亿元、1206.18亿元和725.28亿元。也就是说,蚂蚁集团的营收大概是京东数科的七八倍的样子。腾讯发布2020年半年报显示,同期腾讯金融 科技 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63.37亿元。
京东数科于2018年开始扭亏为盈,当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亿元报告期内(2017年-2020年上半年),京东数科营业收入分别为91亿元、136亿元、182亿元及103亿元,保持高速增长;净利润分别为-38.2亿元、1.3亿元、7.9亿元及-6.7亿元,波动较大。蚂蚁集团报告期利润分别为82.05亿、21.56亿、180.72亿和219亿元。
谁更有钱?蚂蚁1000亿级、京东数科100亿级
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数科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17亿元。
蚂蚁 科技 2020年6月30日有1,047.23亿元的货币资金。
用户数差异很大,包括C端和B端
在用户方面,京东数科的用户数未有详细数据,但京东集团的用户数为2020年第二季度破4亿,因为京东购物中相当多用户使用微信支付,而京东收购来的网银在线有地域使用限制,显然京东数科的用户数不会太多。
蚂蚁集团披露,截至2020年6月,支付宝app年活跃用户10亿,月活跃用户7.11亿,月度活跃商家超过8000万,合作金融机构超过2000家,为全球最大的生活服务/商业类APP。
支付能力和市场份额上没有可比性
除数字支付服务外,支付宝平台同时提供数字金融服务和数字生活服务,支付宝APP已涵盖超过1000种日常生活服务及超过两百万个小程序。
根据蚂蚁招股书,截至2020 年6 月30 日止12 个月期间,通过公司平台完成的总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18 万亿元人民币。同期中国数字支付交易金额为201万亿元,蚂蚁集团支付宝的交易规模超过55%。
在这个数据上,京东数科数据未知,但第三方监测机构的数据显示,支付宝与微信两家的市场份额超过93,留给其他所有支付机构的不足7%。
核心金融业务的交易上不在一个量级
蚂蚁集团的微贷 科技 平台促成的消费信贷和小微经营者信贷余额合计达到2.1万亿,理财 科技 平台促成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4.1万亿元,保险 科技 平台促成的保费及分摊金额达到518亿。
据招股书披露,各报告期京东金条的促成的贷款规模分别为 1,036.85 亿元、2,554.92 亿元、4,589.15 亿元和 2,612.17 亿元。对更为用户和市场熟悉的白条,招股书则并未披露贷款规模数据。据估算,到2019年末,京东金条和白条的贷款余额约为5000亿元左右。而据蚂蚁集团的招股书披露,其截止2020年6月末消费信贷余额为17320亿元,两者出现了数量级差距。
蚂蚁招股书中披露,其微贷 科技 平台产品花呗、借呗等,2020年上半年收入285.86亿元。2014年2月推出的“京东白条”收入达17.94 亿元,2020上年半京东金条实现的 科技 服务收入 26.36 亿元。
研发投入能力和比例都很大,但差距不小
京东数科招股文件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数科共有在岗员工数9989人,其中研发人员及专业人员占到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约为70%。京东数科在今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占比 15.67% ,在科创板年营收超百亿元人民币的公司中(含已申报)仅低于中芯国际,位列第二名,在整个A股市场超出95%的上市公司。这说明,京东数科很“ 科技 ”。
2019年蚂蚁 科技 全年技术研发投入高达106.02亿元,相当于130多家科创板新股2019年研发支出的一半。而此次IPO募集资金的40%都将投向支持创新及 科技 ,30%将投向助力数字经济升级。同时,据招股书,截至2020年6月末,蚂蚁集团10646名员工中,技术研发人员占比超过了64%。
2017年度~2019年度以及2020年上半年,京东数科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78亿元、17.43亿元、25.67亿元和16.1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88%、12.80%、14.10%和15.67%。因营收规模更大,蚂蚁集团科研投入整体金额也更多,分别达到47.89亿、69.03亿、以及106.05亿,始终维持在京东数科的4倍左右。
截至2020年6月末,京东数科服务金融机构的大数据风控体系已积累各类模型超过1,000个,风险策略超过10万个,日均决策4.7亿次。在支付服务的技术能力(包括交易处理能力、安全及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蚂蚁集团峰值支付处理量在2019年“双十一”全球购物狂欢节期间达到每秒945.9万次。蚂蚁的风控体系叫“蚁盾”,这套体系有多强,看看支付宝经常做一些其他公司不敢做的网络促销、2020年疫情后的消费券多数地方政府都选择支付宝而不怕被薅羊毛,就可以看得很清晰。
技术专利上,蚂蚁已经拥有2.6万项专利,26项自研核心技术、18项世界级奖项。在数据库方面,蚂蚁自研究的数据库OceanBase性能测试世界第一,而在与金融强相关的区块链技术积累上,蚂蚁链的区块链专利申请数也拿到了全球第一,并已经开始商业化。知识产权机构IPRdaily联合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上半年全球企业区块链发明专利排行榜》榜单显示,阿里巴巴(含蚂蚁集团)以1457件专利数继续位列第一,且总数超过2、3、4名之和。排在第二位的是腾讯,有872件。
区块链到底有没有“钱”途
区块链到底有没有“钱”途
这一年,区块链火遍中国,出租车司机都知道它是互联网经济新风口。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了它在中国的热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中国去年申请225项区块链技术专利,占了全球(406项)的一大半,其次是美国(91项)和澳大利亚(13项)。这些专利并不包括加密货币的领域。
有报道称,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和金融服务商竞相申请这种“分布式账本”技术的专利,是看好它会给金融和其他供应链带来革命。与“炒币”无关,在区块链的试水者看来,新技术可以补上至关重要的一环——信用。
交易量不大,金融巨头却不敢掉以轻心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记录体系,区块链的账本,由参与交易的所有结点共同记录,因此,从投资者到互联网黑客,都对区块链蕴含的前所未有的“无权威、防篡改”特质大感兴趣。
许多“炒币”的人知道,中国拥有的比特币和其他区块链货币的“矿场(参与区块链计算的计算机)”之多,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与此相仿,2012年到2017年,区块链技术专利申请最多的9家企业,有6家来自中国。
不过,近五年来最活跃的专利申请者,是总部位于美国的支付巨头万事达,其次是列支敦士登的n链控股。
研究机构广州联瑞指出,申请区块链专利的著名公司还包括美国银行和英国电信等。美国银行计划开发一款支持人对人的支付系统,各方均可化名交易;英国电信的技术则可以检测针对区块链的攻击;万事达则注重支付追踪,以及上传销售数据到区块链。
其实目前区块链体系的交易量,和主流的世界金融交易体系相比,仍是九牛一毛。各巨头积极于专利布局,也是为了提防万一,避免在未来被设置障碍。
区块链将说服你,这只大闸蟹来自阳澄湖
在物联网专家、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总体组组长沈杰博士看来,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和信用体系,为解决一些征信问题带来了机遇,由此还可以发掘金融价值。
“农产品的流通中,数据是容易掺假和丢失的。”沈杰举了个例子,比如市场上有许多声称是阳澄湖生产的大闸蟹,都有证书或某些“权威”数据记录来证明,但那么多大闸蟹不可能都产自阳澄湖,消费者怎么知道哪些是真的?
“现在的农产品溯源,需要很多环节,从种苗、药剂到环境,各种数据要齐备,但现在国内信用缺失的问题严重,到消费者手里无法确认是好的农产品。农产品不能卖高的价格,农民利润也越来越薄。”沈杰说,“现在政府、电商作为单一力量去推动溯源,成本很高。”
物联网技术,利用大量设备采集物理世界信息,以更好地感知和管理,本来是很好的溯源手段;但如果只有物联网,各个主体传递数据到平台,仍不能排除造假和篡改的可能性。沈杰说:“要确保从设备端到平台不可被篡改,就可以用到区块链底层的征信机制。”
据报道,京东等企业正尝试在农业中引入区块链技术,做到一头牛从出生到屠宰到商场上架,每一步数据都上传区块链,做到可以信赖。
一块田,或将被区块链征信成为资产
“以往,物理世界的实体在流通中的价值挖掘是不充分的。”沈杰说,“比如我在农村有一块田,但没有人投资,它只是一块田。如果它数字化了,就可以交易,可以分享权益。”
沈杰认为,物联网本可以将这块田,映射为数字资产。但过去要让金融机构用上物联网数据不那么容易,而区块链让传感器数据和金融的结合有了场景。
“物联网加区块链,可以帮助银行和保险公司获得可靠的数据,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农民和金融机构之间建立了征信机制。”
沈杰介绍了一个正在推进的案例,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渔业。物联网传感器能够监测和管理鱼塘的水质,同时还可以帮助金融机构采集农民数据,给予贷款。在农民拿到更多利润的同时,提升产品的品质,做到可追溯。
而且区块链的数据有跨平台的可信度。“阿里巴巴芝麻信用积分,出了阿里巴巴的体系就没有意义。”沈杰说,区块链技术依靠多主体之间的协同和数据传递,将让数据的金融价值像物理世界一样实在。
从医疗保险到游戏积分,信任不再难
江苏恒为信息科技公司是较早涉足区块链技术研发的一家公司,企业负责人徐钰淳说:“你可以把区块链通俗地理解为‘全网公开的分布式电子账本技术’,它实现了低成本的信用体系建立和价值传递,能解决金融、公益、监管、打假等很多领域的痛点和难点。”
徐钰淳说,利用区块链技术,可实现在医疗、医保和医药“三医联动”中,健康医疗数据查询和使用记录不可篡改;而在金融方面,利用区块链技术可实现企业征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实现供应链溯源防伪、自动化智能合约、订单履约追踪、应收款项管理、抵质押品认证等功能。
或许正因为区块链公开透明的天生特质,正好契合中国缺乏信任的应用场景,从而引发企业研发和申请专利的热情。
沈杰认为,在一些已经数字化的领域,区块链的信用优势会更快显现。
“一个是数字版权,比如互联网音乐的知识产权,区块链应用发展可能比较快;一个是博彩业,过去互联网上博彩难以避免欺诈的可能,有了区块链,信用可以建立。”沈杰说,“另一个可能是游戏的虚拟收入,比如积分,过去离开了游戏这些积分就没用了,区块链可能推动各种游戏的互通。”
沈杰说,数字化的银行票据等领域也在积极试水区块链。他认为,现在还是区块链技术的早期,大家一股热情去推动发展;但创新进入深水区后,一个点或一条线的突破都不够,需要生态和系统性观念的配合。
京东公开“区块链网络部署方法及存储介质”专利
京东旗下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日前公开一种“区块链网络、部署方法及存储介质”专利,申请日期为2018年,申请公布号:CN109218079A。
天眼查App显示,该区块链网络包括共识节点,数量为至少两个,对应参与业务的业务主体在所述业务中所实现的角色而部署;所述共识节点,用于对终端提交的交易排序后打包为新区块,执行所述新区块中的交易得到交易结果;对所述交易结果在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共识节点之间执行共识,并根据执行共识后的交易结果更新所述共识节点维护的账本。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京东区块链技术专利和区块链技术专利top100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京东区块链技术专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