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韩锋区块链的视频,以及韩锋 区块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2019-11-29币圈剿匪记:币圈大佬,被集体点名了
刚刚,币圈小道消息发出了条惊人的消息:
刚才收到一份名单,直接贴出来吧。不要问什么意思,我不会说.(名字不分先后)
张杰,陈志强,张钱豪,陈彦丰,杨钢,林嘉鹏,鲁斌,吴冠黎,王瑞锡,王磊 林建东,浦志淳,杜翼添,单青峰,廖翔,薛必群,祝雪娇,杜均,李俊,徐可,刘佳,徐乐,汤清海,陈子祺,李明肇,孙宇晨,李雄,钱德军,韩林,王华文,许理,高康迪,李传丰,朱怀阳,钟庚发,安鑫鑫,陈欣,郭鸣,刘江,曹俊良,冒志鸿,杨海坡,陈恒力,徐义吉,孙永刚,张银海,武源文,黄天威,赵翼,汪晓明,刘跃超,何瑛,崔萌,周硕基,谭晨辉,韩锋,孙泽宇,许子敬,易理华,赵东,吴钢,张漾斌,张健,刘晓东。
近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网等多家权威媒体聚焦区块链乱象,呼吁投资者警惕数字货币骗局。
上海、北京、东莞、杭州、河南、内蒙古等多地监管纷纷“亮剑”,对数字货币交易相关活动进行摸底排查。
与此同时,币安、波场的官方微博相继被封。而在此之前,也有国内交易所因涉嫌欺诈被警方“一锅端”。新一轮整治行动,正在区块链行业展开。
据接近监管的知情人士透露:“最近传统媒体都要开始报道区块链乱象,也鼓励民众提供线索。整个行业的抓捕潮才刚刚开始。”
与此同时,比特币崩盘式暴跌,其它数字虚拟货币也是一片雪崩,超过百分之六十的数字货币跌幅超过10%,95%的数字货币出现了大跌,整个数字货币出现了溃败式下跌,无数财富蒸发了。
引发这场数字货币雪崩的本质原因是监管清场,背后没有国家主权信用背书,完全是凭空制造出来的,是一种典型的庞氏骗局。
任何一个国家,一旦推出自己的法定货币,必然会将铸币权当国家主权来维护,所以,一旦推出国家数字货币,那么对于其它的数字虚拟货币必然进行打击。
任何国家,真正的货币只能有一种,那就是国家法定货币,数字货币也同样如此,一旦中国推出自己的法定数字货币,其它数字货币就是非法的,必然要被打击。这也和网上的一个段子说的一样,当正规军进山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剿匪。币圈剿匪才刚刚开始,币圈大佬也一一被点名了,接下来一定要果断回避、回避
能介绍几本关于比特币和区块链的书吗
《大话区块链》是2019年9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应平。本书是一本全面讲解比特币、以太坊、超级账本、EOS的区块链书籍,一本从工程师基本功、开发语言到智能合约开发的区块链开发指南,一本从技术、项目到职业发展规划的区块链工程师指导手册。
《大话区块链》
《大话区块链》是一本理论与实战并重、通俗易懂又不失专业的区块链书籍。区块链技术指南部分(前三章)主要讲解了区块链概念、区块链应用和比特币、以太坊、超级账本、EOS等主流区块链技术,通过学习每个读者都可以全面理解主流区块链技术实现原理,了解区块链未来发展趋势。开发实战部分(后两章)从区块链基本技能开始,模拟真实区块链项目开发,详细讲解了智能合约和DAPP的设计、开发以及部署,通过学习每个读者都可以掌握区块链开发。
易懂分布式 | Kademlia算法
近年来韩锋区块链的视频,区块链技术(部分人更愿意称之为分布式账本技术)韩锋区块链的视频的走红将分布式技术的概念带入大众的视野。区块链技术之所以备受追捧,一方面是其展现了一种在计算机的辅助下,人类可以以无中心、无权威、无层级的方式来进行社会协作的美妙前景韩锋区块链的视频;另一方面,从物理上可论证,分布式的简单协议,比中心化的复杂协议更为高效。分布式技术似乎能够在带来公平的同时,还带来效率。
要理解分布式技术并不困难,因为分布式技术并不高深,但其设计上往往巧妙得令人拍手称赞。
本文介绍一种常见而巧妙的分布式技术,Kademlia算法。
Kademlia算法是一种分布式存储及路由的算法。什么是分布式存储?试想一下,一所1000人的学校,现在学校突然决定拆掉图书馆(不设立中心化的服务器),将图书馆里所有的书都分发到每位学生手上(所有的文件分散存储在各个节点上)。即是所有的学生,共同组成了一个分布式的图书馆。
在这种场景下,有几个关键的问题需要回答。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Kademlia算法如何巧妙地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每个同学(节点)都有哪些属性:
每个同学会维护以下内容:
根据上面那个类比,可以看看这个表格:
(Hash的概念解释,可参见 百度百科-哈希算法 )
关于为什么不是每个同学都有全量通讯录(每个节点都维护全量路由信息):其一,分布式系统中节点的进入和退出是相当频繁的,每次有变动时都全网广播通讯录更新,通讯量会很大;其二,一旦任意一个同学被坏人绑架了(节点被黑客攻破),则坏人马上就拥有了所有人的手机号码,这并不安全。
原来收藏在图书馆里,按索引号码得整整齐齐的书,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分发到同学们手里呢?大致的原则,包括:1)书本能够比较均衡地分布在同学们的手里,不会出现部分同学手里书特别多、而大部分同学连一本书都没有的情况;2)同学想找一本特定的书的时候,能够一种相对简单的索引方式找到这本书。
Kademlia作了下面这种安排:
假设《分布式算法》这本书的书名的hash值是 00010000 ,那么这本书就会被要求存在学号为 00010000 的同学手上。(这要求hash算法的值域与node ID的值域一致。Kademlia的Node ID是160位2进制。这里的示例对Node ID进行了简略)
但还得考虑到会有同学缺勤。万一 00010000 今天没来上学(节点没有上线或彻底退出网络),那《分布式算法》这本书岂不是谁都拿不到了?那算法要求这本书不能只存在一个同学手上,而是被要求同时存储在学号最接近 00010000 的k位同学手上,即 00010001 、 00010010 、 00010011 …等同学手上都会有这本书。
同样地,当你需要找《分布式算法》这本书时,将书名hash一下,得到 00010000 ,这个便是索书号,你就知道该找哪(几)位同学了。剩下的问题,就是找到这(几)位同学的手机号。
由于你手上只有一部分同学的通讯录,你很可能并没有 00010000 的手机号(IP地址)。那如何联系上目标同学呢?
一个可行的思路就是在你的通讯录里找到一位拥有目标同学的联系方式的同学。前面提到,每位同学手上的通讯录都是按距离分层的。算法的设计是,如果一个同学离你越近,你手上的通讯录里存有ta的手机号码的概率越大。而算法的核心的思路就可以是:当你知道目标同学Z与你之间的距离,你可以在你的通讯录上先找到一个你认为与同学Z最相近的同学B,请同学B再进一步去查找同学Z的手机号。
上文提到的距离,是学号(Node ID)之间的异或距离(XOR distance)。异或是针对yes/no或者二进制的运算.
举2个例子:
01010000 与 01010010 距离(即是2个ID的异或值)为 00000010 (换算为十进制即为2);
01000000 与 00000001 距离为 01000001 (换算为十进制即为2 6 +1,即65);
如此类推。
那通讯录是如何按距离分层呢?下面的示例会告诉你,按异或距离分层,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按位数分层。设想以下情景:
以 0000110 为基础节点,如果一个节点的ID,前面所有位数都与它相同,只有最后1位不同,这样的节点只有1个—— 0000111 ,与基础节点的异或值为 0000001 ,即距离为1;对于 0000110 而言,这样的节点归为 “k-bucket 1” ;
如果一个节点的ID,前面所有位数相同,从倒数第2位开始不同,这样的节点只有2个: 0000101 、 0000100 ,与基础节点的异或值为 0000011 和 0000010 ,即距离范围为3和2;对于 0000110 而言,这样的节点归为 “k-bucket 2” ;
……
如果一个节点的ID,前面所有位数相同,从倒数第n位开始不同,这样的节点只有2 (i-1) 个,与基础节点的距离范围为[2 (i-1) , 2 i );对于 0000110 而言,这样的节点归为 “k-bucket i” ;
对上面描述的另一种理解方式:如果将整个网络的节点梳理为一个按节点ID排列的二叉树,树最末端的每个叶子便是一个节点,则下图就比较直观的展现出,节点之间的距离的关系。
回到我们的类比。每个同学只维护一部分的通讯录,这个通讯录按照距离分层(可以理解为按学号与自己的学号从第几位开始不同而分层),即k-bucket1, k-bucket 2, k-bucket 3…虽然每个k-bucket中实际存在的同学人数逐渐增多,但每个同学在它自己的每个k-bucket中只记录k位同学的手机号(k个节点的地址与端口,这里的k是一个可调节的常量参数)。
由于学号(节点的ID)有160位,所以每个同学的通讯录中共分160层(节点共有160个k-bucket)。整个网络最多可以容纳2^160个同学(节点),但是每个同学(节点)最多只维护160 * k 行通讯录(其韩锋区块链的视频他节点的地址与端口)。
我们现在来阐述一个完整的索书流程。
A同学(学号 00000110 )想找《分布式算法》,A首先需要计算书名的哈希值,hash(《分布式算法》) = 00010000 。那么A就知道ta需要找到 00010000 号同学(命名为Z同学)或学号与Z邻近的同学。
Z的学号 00010000 与自己的异或距离为 00010110 ,距离范围在[2 4 , 2 5 ),所以这个Z同学可能在k-bucket 5中(或者说,Z同学的学号与A同学的学号从第5位开始不同,所以Z同学可能在k-bucket 5中)。
然后A同学看看自己的k-bucket 5有没有Z同学:
Kademlia的这种查询机制,有点像是将一张纸不断地对折来收缩搜索范围,保证对于任意n个学生,最多只需要查询log 2 (n)次,即可找到获得目标同学的联系方式(即在对于任意一个有[2 (n−1) , 2 n )个节点的网络,最多只需要n步搜索即可找到目标节点)。
以上便是Kademlia算法的基本原理。以下再简要介绍协议中的技术细节。
Kademlia算法中,每个节点只有4个指令
该机制保证了任意节点加入和离开都不影响整体网络。
Kademlia是分布式哈希表(Distributed Hash Table, DHT)的一种。而DHT是一类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统。在这类系统中,每个节点(node)分别维护一部分的存储内容以及其他节点的路由/地址,使得网络中任何参与者(即节点)发生变更(进入/退出)时,对整个网络造成的影响最小。DHT可以用于构建更复杂的应用,包括分布式文件系统、点对点技术文件分享系统、合作的网页高速缓存、域名系统以及实时通信等。
Kademlia算法在2002年由Petar Maymounkov 和 David Mazières 所设计,以异或距离来对哈希表进行分层是其特点。Kademlia后来被eMule、BitTorrent等P2P软件采用作为底层算法。Kademlia可以作为信息安全技术的奠基之一。
Kademlia的优点在于:
参考文献
wiki百科-分布式哈希表
wiki百科-Kademlia
Kademlia: A Peer-to-peer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XOR Metric
王子亭的Kademlia笔记
韩锋.《区块链的人工智能》.新星出版社《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及导读》的译后注
区块链技术,是什么?有学习资料分享一下吗
免费得的资源祝你学习顺利
区块链视频教学视频推荐
文章推荐:
《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区块链》(长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 bjin
书名:区块链
作者:长铗
豆瓣评分:7.2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7
页数:332
内容简介:
《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从历史与背景、发展现状、基础原理与技术、应用生态、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论述了区块链是怎样立起来的,为什么人人都在谈论区块链,区块链的秘密在哪里、进阶区块链(第二代区块链技术)是什么,区块链怎么玩,怎样从信息互联网走向价值互联网,如何用法规约束和监管区块链,区块链走向何处、争议与挑战,并通过经济、金融、货币、法律、科技哲学等角度来加以分析区块链在各个方面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
作者简介:
长铗
巴比特创始人,科幻作家
韩锋
清华大学博士,iCenter导师
杨涛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
达鸿飞
小蚁创始人
潘志彪
比特大陆技术负责人,前币付宝CTO
史宇航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
海滨
布比公司技术专家,博士
申屠青春
深圳银链科技CEO,博士
陶荣祺
上海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巴比特专栏作家
朱嘉明:《量子时代和数字经济2.0》推荐序
数字资产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经济学家朱嘉明教授为韩锋博士新著《区块链国富论》作序。本公众号特此刊出韩锋区块链的视频,分享给各位读者。
“没有人预测到在21世纪的第一个二十年,量子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曲线,与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DiFi曲线,呈现出交集的态势。但是,这一切实实在在发生韩锋区块链的视频了,确实在改变人们传统的财富观念,改造财富结构,重塑财富形态。”
——朱嘉明
正文韩锋区块链的视频:
韩锋和韩锋区块链的视频他的团队新作《区块链国富论》即将付梓,同时英文本也即将在美国出版,书名为《The Wealth of Quantum Era》,翻译为中文是“量子时代的财富”。对此相当欣慰,并愿意为中文版的《区块链国富论》做推荐序言。
《区块链国富论》书名,将“区块链”和“国富”连接在一起,面临很大的挑战,因为需要回答为什么“区块链”可以导致和创造新的“国富”?对此,本书确实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在数字经济和量子时代互动的新时代,就是新的数据财富共识的时代,“量子力学大数据实在观”将全面取代“牛顿力学小数据世界观”,财富不再是物,至少不仅仅是物,财富成为信用资源演变的一种形态,而支持和实现全球信用共识的就是区块链。所以,现在需要更新“财富”的传统观念,“财富的概念是否能跟上时代,能决定一个人的生存状况和 社会 地位,甚至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
作者引用了亚当·斯密,哈耶克和复杂经济学创始人布莱恩·阿瑟。布莱恩·阿瑟的思想与亚当·斯密,哈耶克是相通的。从整个人类财富共识的 历史 上看,大部分时间财富共识是是靠去中心化的自由市场达成的。只是布莱恩·阿瑟认识到,虽然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分工的持续延伸和扩大,以及交易的庞大、分散和随机,但是,市场最终可以成为计算的对象,一个计算体,一个非中心化的运算体系,“从这种角度来看,经济成为了一系列事件中程序性地发展的系统,它变成算法驱动的。”布莱恩·阿瑟虽然没有直接提及区块链,但是,区块链就是一种程序化的算法结构,可以为高度复杂经济活动的提供技术性信用基础。
在2008年之前,提出财富就是一种非中心化的“信用共识”,尽管人类经济史可以提供很多证明,人们还是很难接受的。第一代互联网 TCP/IP 协议,建立了数据大规模的无障碍的流通基础结构。更为重要的则是私钥签名技术的突破,为解决了数据的所有权奠定了底层技术基础。2008年比特币的诞生,证明了以区块链所支持的“信用共识”可以成为财富的基础,甚至直接成为财富。中本聪的 历史 地位“在于发现了一个真正可以去中心化的模式来发行货币——就是比特币,利用一个分布式的计算来达成财富共识”。“比特币树立了人类达成财富共识 历史 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进一步分析,比特币就是基于区块链的一种财富形态,满足了本书所提出的“财富共识”的六个基本条件:(1)资产确权;(2)全网记账信息公开;(3)交易大规模化;(4)符合全球极客价值观;(5)锚定总量有限稀缺和全网挖矿算力;(6)非中心化的分布式计算。
本书特别希望读者注意到 “去中心化金融DeFi达成财富共识”,依靠分布式计算提供现在银行体系提供的金融服务,达成新的财富共识,特别是“以太坊上 DeFi 生态”。“这一波 DeFi 的兴起,让人们看到了区块链去中心化计算世界中,对应银行服务的各种功能应用开始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像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的银行业为全球形成新的财富共识的巨浪已经看到端倪,这一次的舞台,是全球数字经济”。本书还试图解读IPFS现象,提出Filecoin很可能是未来建设新互联网WEB 3.0的赛道上的“为去中心化存储的标杆”。
无论如何,作者提出的“数据资产化浪潮”概念,以及对“全球区块链财富共识的熊牛周期”分析,是有前瞻意义的。在作者看来,比特币从几美分到数万美金(2018 年),是一个财富共识的形成的过程,人们最终习惯了期间的熊牛和牛市周期性波动。“ 历史 上形成黄金这样的财富共识几乎需要上千年,但比特币几乎十年就完成了,所以这是一个全新的财富共识时代”。
在《区块链国富论》的第六章,集中讨论了什么是牛顿力学的实在观和量子力学的实在观。在作者看来,牛顿力学局限性:“牛顿力学认为宇宙是由孤立原子构成的,原子除了相互作用没有其韩锋区块链的视频他内在联系,原子会确定性的处于时空的位置,而且运动遵循确定性的轨道,轨道由牛顿三大定律决定的”。牛顿力学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后来法国著名的数学家拉普拉斯,把牛顿力学拔高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拉普拉斯妖”的理念为中心化思维,即“相信存在一个至高无上的神明大脑”提供了理论依据。如今,工业革命已经远去,人类继进入后工业化 社会 之后,迅速进入信息 社会 ,数字经济成为主要经济形态,所以,牛顿力学的实在观需要,也必须为量子力学的实在观。因为量子力学的实在观,不仅仅是某种描述微观世界的理论,应该是未来我们理解整个宇宙世界的基础。不仅如此,“量子的实在观和大数据能为我们揭示传统牛顿力学无法揭示的那部分原来看不见的整体关联的世界,这为未来全球财富共识的新形式,展开了极为广阔的空间”。那么,何谓量子力学实在观?作者认为:量子力学的核心就是非定域整体性,代表现象是量子纠缠的存在。
本书的第七章的标题是“从分布式计算思维看财富共识的达成和计算”。第一节讨论的是“麦克斯韦妖元计算能够抑制复杂系统的熵增”,所提出的问题尤其深刻,最有创意的。1871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针对热力学第二定理,为探测并控制单个分子的运动所假设的物理学的妖(Maxwell's demon)。一般认为:“麦克斯韦妖”的假想实验,是对熵增原理的直接挑战。从表面上看,“麦克斯韦妖”在现实世界无法实现。但是,如果将“麦克斯韦妖”理解为一个典型的“计算”过程,熵减可以实现。作者介绍了孙昌璞院士等撰写的一篇论文《量子信息启发的量子统计和热力学若干问题研究》,提出“麦克斯韦妖”机制和兰道尔原理(Landauer's principle),就是一种普适的元计算机制,如果以太阳作为外源驱动耗散,可以克服量子非定域不确定性,达到熵减。也就是说,假定整个宇宙就是个量子计算机,内中有太阳这样的确定能量驱动并同时耗散热量,可以通过计算实现局域有序低熵世界,其中最根本的计算机制则是来自“麦克斯韦妖”。
于是,作者如此推理:“比特币区块链的挖矿系统显然就是这样一个分布式麦克斯韦妖计算系统。每个矿工的矿机就是麦克斯韦妖,它们在为全网记账的同时,通过计算在天文数字般的随机数(二的上百次方)中找到那个正确解。虽然这种麦克斯韦妖的过程要耗散很多能量,但是计算出来的共识才能在全球支撑比特币的市值(不像银行只能相信一家中心化机构,全球共识很难算出来)”。
作者从量子力学的高度,重新诠释“麦克斯韦妖”,提供了一种从量子科学到区块链,再到“信用共识”财富之间的思路,甚至框架。按照这样的思路和框架,自然会重新理解香农的信息熵概念,为什么越是不确定的信号码集含有更多的信息。解读香农需要引入维纳教授的看法,熵增原理,实际上就是能量信息序降低等级的过程。
人类渴望一个低熵世界。而迄今为止的人类经济活动,一切技术进步,恰恰是不断强化的增熵过程。这样的状况需要缓和和结束。量子时代,麦克斯韦妖元计算,区块链是否是一种希望和可能性,需要更多的理论和实证支持,但是,区块链如果具有“减熵”,而不是“增熵”的功能,那将是区块链所包含的革命意义所在。
我2019年11月30号在华南理工大学就讲过:"量子时代是指量子科学和量子技术影响和改变了其他科学技术学科"。韩锋后来说,他的"量子时代"的概念是受我启发。其实,在区块链和数字货币领域,韩锋是少有的清华量子物理博士生背景,在量子科学专业中浸濡多年,这无疑有助于他将量子科学和数字经济的结合和融合。韩锋在本书中关于量子时代的特征阐述:量子时代的基本特征就是有了量子整体实在观,相应的必需通过大数据描述这个世界,大数据同时层展了经济 社会 中原来被原子世界忽略的所谓"看不见"的关系关联、创意理念、社群愿景、未来价值等,通过区块链和加密确权等技术,变成未来量子时代的财富。因为量子技术和区块链的发展,产权模糊的数字经济1.0将急速升级为明确数据产权的数字经济2.0,这是大势所趋。应该说,不管是1.0还是2.0,主角都是大数据,这是量子整体实在观的大数据描述,远远超越牛顿力学的小数据实在观。韩锋在后记中补充介绍了和抚州政府合作的信用预言机的情况,祝愿他们在数字经济2.0的实践打开新的局面。
最后,在量子科学和量子技术的演变背后,依然是哲学问题,是所谓的“决定论”,还是“非决定论”。韩锋认为:爱因斯坦和玻尔关于"上帝是否仍骰子"的争论其实殊途同归。爱因斯坦在1933年牛津大学的演讲中明确的提出了量子存在的本质是"非定域性",其实非定域存在的整体是"决定论"的,就像波函数作为量子的整体性描述是由薛定谔方程"决定的"(这一点和牛顿力学方程能决定原子运行轨道并无本质区别),但我们对波函数进行测量时,是定域的,得到的是大数据统计分布结果,这是随机的,是"非决定论"的。
我本人想说的是:没有人预测到在21世纪的第一个二十年,量子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曲线,与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DeFi曲线,呈现出交集的态势。但是,这一切实实在在发生了,确实在改变人们传统的财富观念,改造财富结构,重塑财富形态。
如果说本书有哪些值得改进的方面,那就是有些章节叙述过于个人化,文字显现繁杂。故作者在未来修订中,要有意识的追求表达的简洁和精练,写作其实也是一种艺术。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韩锋区块链的视频和韩锋 区块链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韩锋区块链的视频
评论列表